康健雜誌/陳炳仁:如果可以重來,會多給阿公吃幾根糖

康健雜誌/陳炳仁:如果可以重來,我會多給阿公吃幾根棒棒糖

出處:康健雜誌233期
作者/張靜慧
圖片/陳炳仁提供

「我阿公很愛吃棒棒糖。如果重新讓我照顧他一次,我會多讓他吃棒棒糖。雖然吃完要做口腔清潔,但是能在去世前嚐到自己喜歡的味道,不是很幸福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及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炳仁總是「帶著」阿公參加失智症研討會,播放阿公的照片,把他當成案例跟台下的醫護人員分享失智症的照護經驗。

2010年,陳爺爺罹患失智症5年後第一次得肺炎,面臨要不要接受插氣管內管的抉擇。「如果推崇安寧療護,那麼不插管可以接受;可是阿公雖然重度失智,但得肺炎前身體狀況、活動能力都不差,還跟家人有說有笑,是不是應該給他一次機會,先插管,看看能不能好轉?」當時還是總醫師的陳炳仁和家人猶豫不決。

最後他們決定讓阿公插管。後來他順利度過危機,也脫離呼吸器,還回家吃了年夜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對重度失智者而言,吞嚥障礙、嗆咳、肺炎「三部曲」很容易反覆發生。陳爺爺後來二度、三度肺炎,中間相隔不到1個月,陳炳仁意識到阿公的身體在走下坡,恐怕接近生命末期了。

連醫生也不了解末期失智症

當時台灣醫界對失智症的安寧療護了解很有限,「幾乎沒有醫師投入這領域。問老師,老師也不知道,」陳炳仁回憶。

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都控制不了阿公的肺炎,喘得厲害,再次面臨插管的兩難。陳炳仁查文獻,考慮使用低劑量嗎啡,提供醫療團隊治療參考,卻被醫師罵:「你們是要放棄病人嗎?」還不斷「遊說」家屬應該讓阿公插管。

後來陳炳仁商請照會緩和醫療科收治阿公,可是在等安寧病房時,病情急轉直下,家人決定送阿公回到他平日居住的宗教團體附設的安養中心,平靜往生。

阿公的最後一程提醒陳炳仁:家屬應該更早詢問、了解病人本人對各種治療的想法和意願,而在替病人做醫療決策時,應該評估他當下的身體狀況,「醫療過度與醫療不足,同樣不妥當。如果當下難以判斷治療效果,可考慮採取『限時治療嘗試(time-limited trial)』的方式,先接受維生治療幾天,如果沒有改善就撤除,接受自然死亡。這樣沒有讓病人多受苦,家屬也安心。安寧療護,就是要讓生死兩相安。」【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33期

【延伸閱讀】
這種飲食習慣 增加長者失智風險
照顧早發性失智的丈夫 「像照顧一個老小孩」
防失智不要立刻吃, 先「聞」味道!

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