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說到腸病毒,很多人聯想到的是小朋友,確實這是幼兒常見的疾病,但其實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小兒科巫漢盟醫師提醒,如果大人得腸病毒又伴隨嗜睡、手腳無力、肌抽躍以及持續嘔吐、未發燒時呼吸急促等症狀,是重症的徵兆,應該盡速就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近腸病毒疫情升溫,而巫漢盟醫師23日在個人臉書粉絲團上指出,有一位媽媽帶腸病毒的小孩回診,他不經意地看到媽媽手上有紅疹和水泡,於是再檢查了媽媽的嘴巴,發現媽媽喉嚨破洞比孩子破的還多,「媽媽⋯妳也中獎了耶!妳也得腸病毒了。」媽媽嚇了一跳,表示「難怪我覺得這幾天喉嚨痛痛的」。
巫漢盟醫師告訴這位媽媽,別擔心會再傳染給孩子,因為腸病毒是孩子傳染給她的,孩子目前已經康復,表示已經產生抗體,同一隻病毒孩子會有抵抗力的,「但是媽媽請妳多洗手,因為妳現在傳染力很強,會再傳染給其他人的!」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巫漢盟醫師也透過上述病例提醒大家,如果大人得腸病毒又伴隨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未發燒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狀,應該要盡速就醫,因為這些是重症的徵兆。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為幼兒常見的疾病,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腸病毒生存,以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感染腸病毒後,約2到10天(平均約3到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腸病毒的臨床表現多樣,較具特徵的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有時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腸病毒病人大多數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痊癒後腸病毒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要持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腸病毒痊癒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產生免疫,所以一生中可能會得好幾次腸病毒。另外,腸病毒感染並不是幼兒的專利,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9.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家長回家後應洗手、更衣後(沐浴尤佳)再接觸家中幼童。
10.於腸病毒流行期間進出擁擠的公共場所,應戴口罩並勤洗手保持衛生,可降低感染機會;已有症狀者可避免傳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