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氏症未及時診治「活不過1歲」 醫籲納公費新生兒篩檢

▲▼臺灣龐貝氏症協會特別於4月12日至13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感謝特展。(圖/龐貝氏症協會提供)

▲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特別於4月12日至13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感謝特展。(圖/龐貝氏症協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龐貝氏症是一種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若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新生兒病患有高達90% 無法存活至1歲,生命宛如進入倒數計時。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實施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的國家,但這些項檢查仍屬自費項目,家長會因不瞭解或者費用考量,錯失及早治療的機會,專家呼籲政府將龐貝氏症納入新生兒公費篩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年4月15日是國際龐貝氏症日(International Pompe Day),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特別於本週末兩天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感謝特展,今日為開幕典禮。

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理事許耀文特別感謝政府當年領先國際,率先將第一個龐貝氏症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更於2023年進一步給付第二代治療藥物,為病友帶來重生的機會,讓他們得以重拾正常生活、擁抱人生。這20年在各界努力之下,台灣在龐貝氏症的診斷、治療與全方位照護已成為國際矚目的標竿。

▲▼臺灣龐貝氏症協會特別於4月12日至13日在台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20載健保守護、10年協會攜手前行】感謝特展。(圖/龐貝氏症協會提供)

▲醫界與病友團體呼籲龐貝氏症納入公費新生兒篩檢項目。(圖/龐貝氏症協會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指出,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實施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的國家,然而目前該項檢查仍屬自費項目,觀察許多新手父母對於罕病或相關的檢查缺乏了解,常誤以為檢查「非必要」,或因費用考量而選擇放棄,錯失早期診斷與治療的契機。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楊佳鳳也表示,國內龐貝氏症早期診斷與治療方面已累積豐富的經驗,目前可以在寶寶出生平均9.7天內開始接受酵素治療,顯著提升預後效果。

楊佳鳳呼籲,政府應將龐貝氏症篩檢納入公費,因為一旦錯過新生兒階段的篩檢與診斷,等到症狀明顯出現時,往往已錯失治療黃金期,甚至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若能公費支持,不僅能減輕家庭負擔,也有助於降低長期醫療支出,真正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公共衛生目標。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回應,龐貝氏症納入篩檢涉及多方,未來除了衛教資訊的常規建立,也會努力爭取相關資源。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