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你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重症醫師黃軒示警。他表示,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才是一個人高風險罹癌的關鍵。並點名吃太多加工食品、太多紅肉、太多甜食、喝太多酒,以及進食不規律或吃太飽,纖維攝取不足等飲食習慣,都可能提高罹癌風險,而國人卻不自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醫師在粉專發文提醒,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與飲食習慣的改變,現代人面臨越來越多與飲食相關的健康風險,癌症就是其中之一。他也分析6大常見的飲食習慣,恐使罹癌風險大增,卻時常被忽略。
首先,黃軒提到攝取「太多加工食品」,其中含有高濃度的鹽、糖與人工添加劑,長期食用恐致發炎反應及自由基增加,進而增加癌症風險,特別是加工肉類,它與大腸癌的關聯已被多項研究所證實。一項綜合分析顯示,每日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類,大腸癌風險會提高18%。
「吃太多紅肉」也NG!黃軒表示,每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克,罹患大腸癌風險會增加17%,其中的亞硝酸鹽及烹調過程中產生的多環芳烴,均與癌症相關。前者在胃內酸性環境或高溫烹調下,恐轉化為致癌物質亞硝胺,會提升癌細胞突變的可能性;而後者是在燒烤、煎炸紅肉時形成的化學物質,會引發基因突變、促進癌症發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接著說,缺乏蔬果及全穀類造成「纖維不足」,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降低腸道防禦功能,進一步增加大腸癌的風險。韓國研究發現,在男性中,與攝取最少植物性食物者相比,每日平均攝取最多植物性食物者,罹患大腸癌機率降低23%;美國癌症研究所發現,每日攝取80克的全穀類食物,可降低17%的大腸癌風險。
「吃太多甜食」黃軒認為也是大忌,長期的高糖飲食,可能引起肥胖及胰島素阻抗,並與乳癌、胰臟癌的發生有關。
另外,黃軒也表示,平時「不規律飲食或吃太飽」也會提高癌症風險。他說明,不規律的進食會造成代謝紊亂,進而引發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控制失調與脂肪儲存增加,不僅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還可能和多種癌症密切相關,例如乳癌、大腸癌和胰臟癌。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暴飲暴食,黃軒則說,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食物,也可能促使肥胖和代謝紊亂。研究顯示,肥胖與多種癌症的發生緊密相關,包括乳癌、大腸癌和胰臟癌;而不健康的暴飲暴食或進食過快,也會提升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最後則是「喝太多酒了!」黃軒說,過量飲酒會增加罹患頭頸癌、肝癌、胃癌等6種癌症,以及200多種疾病的風險。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美國有5.4%的癌症歸因於飲酒;而其他研究則指出,成年前早期大量飲酒者,在50歲前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50%。
想要降低罹癌風險,黃軒提醒,「健康飲食」仍是重要因素之一。他建議,多攝取蔬果和全穀類、增加健康脂肪的補充、多喝水、增加益生菌和發酵食品的攝取,注重飲食時間與規律性、維持健康體重是關鍵;另外,也要少吃加工肉類與紅肉、限制糖與高熱量食品、避免過量飲酒、降低含糖飲料與高鹽食品攝取,就能顯著改善身體健康並降低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