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早產兒出生太早,尚未發育成熟,很容易遇到各方面健康問題,但相關用藥又可能因為非適應症對象,沒有健保給付也造成醫師用藥壓力。健保署長石崇良今(6)日宣布,針對早產兒容易出現併發症,健保署將首次核准「適應症外使用」(Off Label Use)納入給付,首波包含視網膜病變、動脈導管閉鎖不全2款用藥,力拚今年12月共擬會議審議,最快明年2月實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產兒基金會今日舉辦「守護早產兒 再邁進一步」記者會,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表示,台灣早產兒的出生率逐年攀升,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2023年新生兒總數為135,614人,其中有10.87%為早產兒。這些家庭面臨的挑戰包含醫療需求,長期的身心發展及社會支持等問題。
石崇良受訪表示,因為早產兒人數少,有很多藥物和醫材,廠商沒有進口、製造意願,衛福部三階段推動政策改善,第一階段是108年推動兒童困難取得藥物調度平台,第二階段則是針對相關藥品給予優惠核價。現在要解決的則是早產兒併發症相關用藥無適應症,將首次開放「適應症外使用」(Off Label Use)藥物納入給付。
石崇良指出,過去如果藥品仿單無相關適應症,根據健保邏輯就會無法給付,而藥廠申請過程可能尚無提出具體臨床試驗結果,即便後續醫學發展在相關治療指引上有所新增,但廠商可能有成本等考量沒有去擴充適應症,就會造成醫師使用上有壓力,且民眾得自費使用,成為一大困境。
健保署今年8月找相關醫學會討論,如果學會本於臨床需要與科學實證,認定一些有許可證的藥品或者醫材,雖然沒有適應症,可透過學會向健保建議進而審議採納。石崇良說,健保署盤點早產兒三大常見併發症,其中兩個併發症用藥將核准「適應症外使用」納健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石崇良解釋,第一種常見併發症為「視網膜病變」要使用新生血管抑制劑,醫學會已經提出建議,10月底通過專家會議,預計會提入12月共擬會議審查。第二種則是「動脈導管閉鎖不全」要使用的藥物Acetamol,將請醫學會盡快提建議,會盡量趕上12月共擬會,若一切順利,這兩種藥物最快明年2月就可以納入給付使用於早產兒。
另外一個常見併發症要使用呼吸刺激劑,石崇良說明,因為早產兒呼吸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需要呼吸協助,用呼吸器用太久會造成氣管傷害,所以需要使用呼吸刺激劑,而這款藥物已經有相關適應症,所以請廠商10月送健保給付申請,會加快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