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醫生,我是不是濕氣很重啊?」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陳佳伶醫師透露,這是不少求診患者常有的疑問。她表示,當脾胃功能較虛弱時,就容易出現食慾減退、腸胃脹氣、軟便腹瀉、水腫等症狀。因此當有前述狀況出現時,就是脾胃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導致水濕滯留在體內,確實就是「濕氣重」的跡象。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佳伶醫師表示,中醫的「脾」和西醫的「脾臟」概念不完全相同,現代醫學中的脾臟為一個具有造血功能並與免疫相關的器官,而內經中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意指人所喝的水、所吃的食物需要靠脾胃進行消化,並在吸收後輸送到全身各部位及五臟六腑,以供應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與此同時,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運輸出去,維持人體水液的相對平衡。
陳佳伶進一步指出,當脾不能好好運作,營養和水液的運輸就會受到影響,漸漸阻滯在體內,引起食慾、排便、小便和精神狀態等方面的問題。內經亦得出了「內傷脾胃,百病叢生」的結論,所以脾胃的保健對於預防疾病、防止衰老很重要,可以透過飲食、生活習慣、按摩等方法達到良好的保養效果。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脾胃保養重點-清淡飲食、黃色食物
陳佳伶說,脾胃喜歡清淡的食物,要避免過鹹、過甜等重口味食品,或濃茶、咖啡、烈酒等刺激性飲品,否則胃酸分泌增加會損傷胃腸黏膜屏障的功能,造成胃痛或胃食道逆流;此外,脾胃喜歡溫暖平和的食物,不建議食用寒涼或太過燥熱的食物,即使夏天天氣再熱,也須盡量克制飲用冰飲、吃冰品。
按照五行理論,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色中屬黃色,若想養好脾胃,可多食用黃色食物。陳佳伶舉例,如小米、南瓜、地瓜、紅蘿蔔等,食物中自然的甘味可以保護脾胃健康,有益脾健胃功效。此外,山藥、大棗、薏苡仁也是常見的健脾去濕的好食材,但所有的甘味食物都不能食用過量,否則容易把脾胃之氣壅滯住,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形成反效果。
憂思傷脾,保持好心情也很重要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陳佳伶也說,中醫認為在思慮過度的情況下,容易影響生理機能,導致氣滯,進而影響脾胃的運作,引發消化不良或脹氣,所以建議作息要規律,並盡量保持心情輕鬆,適時地釋放壓力,也可搭配適當且規律的運動,除了可以加強腸胃蠕動,改善胃腸的血液循環,也能幫助放鬆心情,是行氣活血的良方。
中醫推薦3穴道保養脾胃
陳佳伶也提供「3穴道」供大家日常生活作為保養脾胃的好方法,一個穴位3~5分鐘、輪流按摩,每天可做2~3組,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健脾除濕的功效,養好健康體質。
-內關穴:手腕兩筋之間,腕橫紋正中往手肘方向三橫指寬處。
-豐隆穴:膝蓋外側凹陷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
-足三里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四橫指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