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優生課業壓力大!出現幻聽、自傷 醫急揪「思覺失調症」

哭,憂鬱。(圖/達志示意圖)

▲一名高中生罹患思覺失調症,甚至出現輕生想法。(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資優生小毅(化名)從小成績優異,但上高中後課業壓力增加,不再像過去輕鬆考取好成績,每日投入大量時間讀書,卻逐漸出現焦慮、憂鬱情緒等症狀,甚至出現輕生的想法,一度出現自傷行為,就醫後確診為情感性思覺失調症。所幸經過發病早期精神病主動介入計畫,由個案管理師提供密切的關懷,最後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並且考上理想的大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毅因在學校出現焦慮、憂鬱情緒、食慾減退、經常失眠、上課無法專注等症狀,且症狀日益嚴重,受到聽幻覺內容不斷指責的影響,出現自傷行為,老師發現後建議父母帶小毅到精神科就醫,之後由診所醫師協助轉介加入台北市衛生局補助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發病早期精神病主動介入合作團隊」,由個案管理師提供密切的關懷,也在松德院區補助下進行心理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名琪院長表示,思覺失調症好發於20~30歲,是一種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就像內分泌失調一樣,病友因大腦多巴胺分泌異常,造成思考與感知功能失衡,常見症狀包括妄想、幻覺幻聽、整理思緒困難、辨識動作或解讀面部表情困難等。

思覺失調症一旦發病,若未及早介入或中斷治療,大腦失衡狀況反覆發生,可能跟中風一樣多次復發,導致腦部損傷,進而影響認知、生活、社會及職業功能的缺損。

▲醫師提醒,思覺失調症病友要及早介入治療。(圖/記者趙于婷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教學研究部陳文瑩主任表示,相較於其他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病友的健康狀態較脆弱,死亡率較高,但研究發現居家治療能大幅減少病友的再住院率,且及早並持續使用長效針劑,有助減少死亡風險。

健保資料庫統計結果顯示,比起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思覺失調症病友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有助使「住院風險降低6成、半年內精神科急性病房再住院風險降低6成、急診風險降低4成、治療後兩年死亡風險減少4成」,因此健保署最近三年,每年編列27億元獨立預算,鼓勵醫師與病友能沒有負擔地及早接受長效針劑治療,進而提升用藥順從性,預防疾病復發。

另外,除了藥物治療整合性的精神醫療服務才能真正達到「思覺失調症不漏接」,黃名琪表示,松德院區以醫院為基礎,串連衛政、警政、社政、民政與基層診所和各級學校等系統,建立從醫院到社區的綿密網絡,透過全方位的照護服務,全年無休的24小時即時電話或現場諮詢服務、急門診治療、居家治療、精神復健機構照護,到庇護工廠與社區居住等,幫助病友穩控疾病。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