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飲食養生!每天走一萬步 揪出4公分瘜肉「晚了恐癌變」

▲▼肚子痛。(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患者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進一步確認盲腸深處有4公分瘜肉。(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一名73歲患者有三高病史,平常注重飲食、也養成每天走1萬步的習慣。不過,他在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進一步檢查,發現盲腸深處有一顆4公分大的瘜肉,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延誤處理恐有癌變風險。醫師提醒,發現排便型態轉變已經超過8至12周,甚至有血便、持續便秘或腹瀉等情況,小心可能是大腸癌前兆,建議盡早檢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裕鈞日前收治一名73歲患者有三高病史,雖然平時注重健康飲食,且養成每天走1萬步的習慣,但今年初檢查後,發現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安排至醫院追蹤及大腸鏡檢查。

林裕鈞說,病人在最深處的盲腸有一顆4公分大瘜肉,當下採取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MR)順利切除,病理化驗為「腺瘤性瘜肉」,若延誤處理,恐有癌變風險。 

林裕鈞指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千萬別輕忽以為是痔瘡或吃豬血造成的,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詳細確認全段大腸,發現小瘜肉可以直接切除,預防癌變。他說明,即便是較大腫塊,也可切片化驗或施作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及早發現大腸癌第零期或早期癌症,大幅提高根治痊癒的機率。

林裕鈞說,大腸癌早期無症狀,等到有症狀通常都已是第二期以上,接受篩檢及早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另外,目前國健署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每2年1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根據統計,2年1次的糞便潛血篩檢可使大腸癌死亡率下降35%;若篩檢為陽性未接受大腸鏡追蹤,則大腸癌的死亡風險會增加64%,特別是疫情期間超過1年才接受大腸鏡檢查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更高達2.8倍。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裕鈞建議,如果發現排便型態轉變已超過8至12週,甚至有黑便、血便、細便、持續便秘或腹瀉、殘便感、裡急後重、貧血、腹痛,或是短時間內有體重減輕(3個月內>5%)、食慾不振的情形,以上症狀可能是大腸癌前兆,需盡早至胃腸科門診諮詢並安排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