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紅斑非蚊咬!男童異膚上身「十指冒泡」 一碰就破流血流湯

▲▼ 異位性皮膚炎 。(圖/記者嚴云岑攝)

▲小腿紅斑非蚊咬!男童異膚上身「十指冒泡」,一碰就破流血流湯。(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晚上就像有千隻螞蟻在咬我!」今年5歲的「泡泡男孩」2年前從公園返家後小腿出現細紅斑點,起初以為被蚊蟲叮咬,沒想到病灶擴及四肢與全身,就醫確定為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併發汗皰疹,身上與十根手指滿是傷口,曾因使用類固醇體態「吹氣球」,所幸在醫師評估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病況終於獲得控制,也不再流血流湯。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主要表現症狀包括嚴重搔癢、紅斑、丘疹、皮膚乾燥無光澤,但反覆搔抓破皮滲液,長期下來易造成皮膚苔癬化,變得又厚又硬。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約每10位兒童就有1人罹病,影響所及不僅在於個人皮膚,更關乎健康與整個家庭。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副院長洪志興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搔癢特別好發於夜間,嬰幼兒半夜搔抓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容易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與發育。此外,嬰幼兒異膚反覆發作,長期也會增加焦慮憂鬱、傷口感染甚至需住院治療的風險,對未來人格發展與成長易有不良的發展。

▲異位性皮膚炎過去多用類固醇壓制。(圖/記者嚴云岑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是如何傷害嬰幼兒皮膚?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皮膚科醫師楊靜宜將皮膚比喻為「人體的城牆」,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皮膚屏障壁受損,導致城牆變薄,使得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容易入侵。

此外,異膚患者也容易被叛亂的免疫系統攻擊,造成反覆發炎,過去多用類固醇壓制,直到近期食藥署放寬生物製劑適應症,終於讓異膚爸媽在照顧上露曙光。

楊靜宜提到,傳統類固醇治療是不分敵我,要求所有免疫細胞乖乖聽話;生物製劑則是精準鎖定判亂軍隊做壓制,影響層面小、安全性高,6個月以上的寶寶也能在醫師建議下使用,幫助長期控制病灶。

▲異位性皮膚炎衛教記者會。(圖/台灣兒童過敏氣管免疫及風濕學會提供)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進行曲」(Atopic march)的驅動者,只要屬於早發、年輕與嚴重三種型態,未來引發食物過敏、鼻過敏和氣喘等過敏相關疾病的風險也較高,而生物製劑精準治療,若能早期介入嬰幼兒中重度異膚治療,不但有助長期緩解症狀,也有機會早期阻斷過敏進行曲,降低近4成過敏相關疾病的風險,達到類似調整體質的效果。

有鑑於此,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鼓勵家長,嬰幼兒異膚治療要趁早,把握6歲前積極治療,配合多方照護,定期回診、持續用藥、做好保濕,異膚兒童也能像其他小孩一樣,快樂享受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