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42歲許先生,熱愛運動及健身,一年來有感與伴侶親密行為時特別使不上力,腰部容易酸疼,幾度懷疑自己「腎虧」,礙於面子問題拖到最近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左邊輸尿管已被2公分大的結石塞住,腎臟呈現中度水腫。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泌尿道結石在台灣的盛行率約7-10%,好發年齡為40-70歲,男女比約3:1。常見的結石症狀為腹背部絞痛、噁心嘔吐、血尿、尿路感染,其他症狀如頻尿、解尿困難、或陰囊的轉移痛等。
輸尿管內小於0.5公分的結石,多能以藥物加上適當水份攝取,促進結石排出;大於0.5公分的結石,則考慮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硬式內視鏡手術處理。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多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或逆行性軟式內視鏡手術治療。2公分以上的巨型腎臟結石,則建議經皮穿腎內視鏡碎石手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雲筑提到,影響結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遺傳、氣候、體質、飲食及飲水習慣等,有家族史者罹患結石的機率為一般人的3倍。臨床觀察近年來結石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攝取過多酒精飲料、碳酸飲料,口味重鹹或熱愛甜食,又不愛運動,都可能導致節食發生。
「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張雲筑說明,夏天炎熱、排汗量大,若不積極補充水分,尿量減少會使尿液中的結石成分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沉澱形成結石,但門診發現有些患者不愛喝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習慣把茶飲當水喝,殊不知長期只喝茶飲不喝水的行為,不僅沒補到水,還可能提高泌尿道結石的風險。
張雲筑提醒,預防結石要多喝開水,補充水分還是以白開水為佳,三餐均衡,少吃甜食,避免攝取重鹹食物,養成運動的習慣。除了注意自身的保養,定期追蹤及接受適當的治療,才是遠離結石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