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疑遭蜱咬「多重器官衰竭」 疾管署1個月內列SFTS為法定傳染病

▲微小扇頭蜱。(圖/疾管署提供)

▲微小扇頭蜱雄蟲與雌蟲照片。(圖/疾管署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疾管署公佈國內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為北部70多歲男性,10月24日出現發燒嘔吐症狀,後因意識不清多重器官衰竭送醫,目前合併綠膿桿菌菌血症及凝血功能異常,持續於加護病房接受輸血及抗生素治療。因應SFTS出現,疾管署預計在1個月內公告為法定傳染病,讓醫師在通報上有所依據。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北區管制中心陳孟妤醫師表示,病患近期未出國,但經常至山區活動,到院時有多重器官衰竭與發燒,被轉往加護病房治療,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68人均無不適症狀。

疾管署助理研究員李泱補充,接觸者將持續監測至11月27日,目前已有43人結束監測,25人仍在監測中。衛生單位在住家附近並無採獲蜱,因個案發病前有山區活動史,研判曾遭蜱叮咬之可能性高,將進一步針對個案可能之野外活動地進行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微小扇頭蜱吸血後可放大數十倍,圖為吸血前後對照圖。(圖/記者嚴云岑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於2009年首度於中國大陸發現,近年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發生,致死率約5%至15%,長角血蜱叮咬仍為最主要傳染途徑,直接接觸急性期病患高病毒濃度的血液或體液也可能導致感染。由於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透過SFTS主要病媒長角血蜱之叮咬而傳播。

SFTS潛伏期約7至14天,遭帶有SFTS病毒的蜱蟲叮咬後,咬傷部位多會出現紅腫、皮疹、水皰或瘀斑;感染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中國大陸2011至16年累計5300餘例確診SFTS,病例多來自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及遼寧等山區及丘陵之農村地區,逾9成病例為40至80歲。

▲疾管署公佈國內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圖/記者嚴云岑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今年截至11月10日累計96例,其中5例死亡,致死率5.2%,病例數高於2013至18年每年總數,病例分布於西部及南部,以山口縣11例為多,其次為德島縣9例,另該國2013年以來病例年齡中位數為75歲;南韓今年截至11月9日累計223例,高於2014至16年每年總數,病例分布以京畿道42例為多,其次為江原道30例。

疾管署表示,蜱蟲以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為主,4月至10月為國內蜱蟲活動季節,民眾到戶外活動時,應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結束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儘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