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40多歲的自行車選手張先生,幾個月前為了比賽增加訓練強度,前些日子開始出現排尿不順症狀,每次加強訓練後,每次都要站10分鐘才能尿出來,檢驗才知是長時間壓迫骨盆底括約肌,造成肌肉僵硬痙攣,經過物理治療,並在醫師建議下加厚腳踏車坐墊、做好暖身後,輔以適度休息,排尿才逐漸恢復正常。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運動過頭小心尿不出來!」書田診所尿科主任醫師杜元博表示,近年來民眾非常熱衷跑步及騎腳踏車等運動,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但魔鬼藏在細節中,不適當的運動量,反而會反效果讓骨盆底肌肉功能異常,造成排尿困難等泌尿系統疾病。
杜元博說明,骨盆底功能異常的原因如長時間壓力及情緒緊張、憋尿行為,以及經常性壓迫骨盆底行為,引起其肌肉損傷及發炎感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盆底功能異常容易合併有膀胱逼尿肌無力,外擴約肌痙攣及性功能異常等問題,常見的症狀有排尿遲緩、尿流細小、排尿間斷、尿後殘尿感、尿後滴滴答答、排便困難、恥骨上疼痛、骨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礙等。
目前治療方式有行為治療、物理復健與藥物治療。行為治療為定期排尿訓練、排尿姿勢訓練;物理治療為磁波椅復健治療、電刺激;藥物治療則有肌肉鬆弛劑、血液循環藥物、抗攝護腺肥大藥物等。此外,注射肉毒桿菌、手術、骨盆底肌肉訓練等也有助改善症狀。
杜元博表示,春季天氣溫暖舒適,是運動的好時機,建議民眾可以在運動前先做3招暖身操,包括「搖擺鬆臀」、「撐身拉腰」、「馬座展盆」,加上適當的保護措施,量力而為,避免突然大幅增加運動量,以免影響排尿,造成身體泌尿系統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