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一號目前為非指示用藥,必須經中醫師開處方後,才能自費購買,但因目前國內僅一家藥廠的新冠產品可合法內銷,民眾要購買並不方便。(圖/中時報系資料照)
圖文/CTWANT
賴總統日前出席國醫節慶祝大會時,以自身染疫經驗,見證台灣中醫界研發的「清冠一號」奇蹟,他說,確診新冠肺炎後,醫師伙伴都束手無策,但吃了清冠一號卻立即有感,推崇清冠一號造福許多病患,中醫界應給自己掌聲。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統出聲為中醫藥界打氣,被中醫人視為是一種肯定,畢竟國內醫界長年「重西輕中(醫)」,不僅將西醫藥管理模式套用在中醫藥發展管理,連衛福部中醫藥司長有時都未必能由中醫師出任,更遑論中西醫的歷史、理論、治病邏輯,與面臨問題其實都不同。例如,國內實施「醫藥分業」後,衛福部近日公告,鬆綁原本經營中藥販賣業務(中藥房)者的資格(開放修習過中藥學分,不需考上藥師可經營中藥房),避免國內中藥行後繼無人走入歷史,明言採購販售不涉中藥調劑權。
不過,基層藥師擔憂若中藥房賣中藥不需藥師資格,嚴重侵害藥師權益,此外,中藥房對於民眾「中西藥併服安全性」難把關,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因此呼籲衛福部收回成命,不排除向監院檢舉並走上街頭抗議。

▲傳統中藥房因為受到管理法令趨嚴及經營成本增加等壓力下,陸續傳出關門,衛福部擔心中藥房絕跡,又鬆綁相關法令限制,反引發中西藥師的抗議。(圖/中時報系資料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層中西藥師不滿,凸顯中醫藥發展管管理、政策法令的未臻完備。中藥雖早已深入日常生活,但傳統中藥房卻逐漸式微,各大學早已沒開中藥系,僅將藥學系修業年限延長到六年,且規定須修中醫學分,則合格藥師兼備中西藥調劑能力。但中藥價格年年漲,要求中藥房聘請專業藥師調劑「知難行易」,列管中藥房立意雖良善,但卻無助解決中藥房經營壓力,等到一家家收攤,衛福部才急鬆綁管理法令,卻又造成藥師相對剝奪感,能否留住中藥房還很難說。
清冠一號是由衛福部下的國家中醫研究所研發,回顧疫情期間,有14家藥廠取得授權生產供內外銷,但時至今日,內銷卻僅剩1家藥廠。藥界知情人士說,關鍵在於台灣新成藥要上市,官方審核程序極嚴格,包括大規模臨床實驗、藥廠查驗登記等缺一不可,核准程序快慢又全取決於各種專家小組一念之間,導致曾在疫情期間曾大放異彩的新冠一號、二號,在緊急授權結束後也被打回原形,只能乖乖等排隊申請藥證。
知情人士透露,有緊急授權的最後一批清冠一號現貨,在去年六月上市後(有效期三年,到2027年止),因無藥證,後續產品就禁止內銷。業界盛傳,唯一拿到清冠一號藥證的藥廠,僅臨床實驗就花了數千萬元,拿到藥證後販售的清冠一號配方不變,但售價卻因加計藥證成本,勢必比緊急授權期間售價(一個療程成本價約1600元上下)高。
▲新冠疫情期間,清冠一號炙手可熱,當時立委陳瑩還邀集生產藥廠一起宣傳,沒想到疫情結束、緊急授權取消後,目前國內僅剩一家藥廠拿到藥證可供內銷。(圖/趙文彬攝)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觀國外,美英歐盟東南亞都將台灣生產的清冠一號視為「膳食補充品」而非藥品,不僅開放合法進口,進出口商因可節省藥品上市申請藥證成本,售價反而比台灣低,因為廠商不僅一家,也便於民眾購買。其實,清冠一號當初研發後,就是先在國外上市,隨後才「從國外紅回國內」,獲得衛福部緊急授權,不致讓國人吃不到總統口中的「救命藥」,雖然此舉曾傳出遭西醫界暗中抵制,導致衛福部後來取消公費補助購藥,但「國外買清冠比在台灣便宜、更好買」,是否應視為正常現象,也引發民眾議論。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教授蔡耿彰指出,國內雖已有清冠藥品取得藥證,可以合法銷售,但因非指示藥,民眾仍須就診取得處方,才能自費購買。至於可強化病患血液帶氧能力、專供戴呼吸器重症病患的加強方「清冠二號」,則因無藥廠拿到藥證,目前民眾買不到。他還說,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在「清冠」藥品基礎上不斷精進,陸續研發「清肺一號」「清腦一號」,對肺疾、失智症初證有效,但仍在實驗中。
至於民眾抱怨要買清冠一號很不方便,蔡耿彰回應,站在研發方立場,當然希望能提供民眾方便使用,但隨著「新冠流感化」,中西醫對治新冠肺炎更有經驗,「武器也多」,各國國情不同,仍尊重主管機關「用藥安全第一」的考量與決定。
延伸閱讀
▸ 「藥」等到何時1/不甩綠營藥界大老 衛福部我行我素遲不開放家用流感快篩
▸ 亞洲發燒星/李帝勳買緊身皮褲不敢穿 迷戀全智賢尾隨見偶像
▸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