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冬病夏治預防過敏 孕婦及1歲以下小孩不適合

▲「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已有悠久的歷史,利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圖/奇美頭院提供)

▲「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已有悠久的歷史,利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圖/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已有悠久的歷史,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指出,清朝《張氏醫通》記載:「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由此可知利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

鄒曉玲醫師說,夏至是一年之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卻是自夏至之後的第三個更日開始,「伏」有陽氣潛藏積蓄之意,夏至之後雖然日照時間逐漸縮短,但陽氣仍然不斷積蓄,在夏至之後第三個更日(三伏天)時陽氣積聚達到高點,這時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有利於藥物滲透也有助於祛除邪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學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兩者相輔相成,天人相應,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進而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

▲「三伏貼」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圖/奇美頭院提供)

▲「三伏貼」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圖/奇美醫院提供)

「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溫通經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

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

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

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2日(3-15日)、中伏在國曆7月22日(17-29日)、末伏在國曆8月11日(7月31日至8月12日),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訂於國曆7月3日至8月12日,所有門診醫師均有提供三伏貼治療服務,請有需要的民眾把握機會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