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煮龍蝦好殘忍? 其實...動物更「活在當下」!

▲龍蝦。(圖/取自Pixabay

文/《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出版

動物相對於人類而言,才是真正活在當下

活龍蝦被丟進沸騰的水中,會不會覺得痛?這個問題在美國引起大眾關切,也有很多科學研究報告想要證明各種結論,但一直沒有定論。這個問題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因為龍蝦肉裡面可能有一些有害細菌,當龍蝦死亡,這些細菌會快速地大量繁殖,即使用滾燙的水去煮,也不見得能殺光,因此活煮龍蝦成為習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愛護龍蝦的人覺得這樣會帶給龍蝦劇痛,反對生煮龍蝦,甚至反對吃龍蝦。持對立意見的人透過科學研究,試圖證明龍蝦不會痛,主要的理由是龍蝦沒有大腦,和昆蟲一樣由神經節(大約十萬個神經細胞)構成神經系統,因此這個簡單的神經系統不存在對應於人的痛覺神經機制。殺死蚊子或蒼蠅時,會關心牠們會不會痛嗎?好像很少人在意這個問題。同樣的道理,我們大可不必庸人自擾,不必擔心龍蝦會不會痛。

▲魚類。(圖/達志/示意圖)

魚會不會痛?魚類已知有微型的中樞神經系統,也有某些狀似痛覺的行為反應。然而魚會不會痛,這點尚在爭辯中。許多研究認為魚類沒有新皮質層,也沒有類似哺乳類的 C—神經纖維和A-delta神經纖維,因此沒有類似哺乳類的痛覺。而狀似痛覺的行為反應難免只是從人類角度的解釋。以此類推到其他感覺,魚類是無意識的生物。

《科學美國人》在二○○九年有一篇報導,認為魚可以有意識地經驗不舒服。普渡大學的加納(Joseph Garner )做了一個實驗,他將金魚分為兩組,一組注射生理食鹽水,另一組注射嗎啡,然後將牠們放入高溫(但不至於傷害金魚)水箱中,再撈出來置入常溫水箱。

觀察兩組金魚後發現,注射生理食鹽水那些金魚會盤旋在水箱中某一定點,而注射嗎啡的金魚則游來游去,看起來十分放鬆。加納認為注射嗎啡的金魚在熱水箱中沒有感受到不舒服,因此沒有驚嚇反應,另一組金魚則以盤旋在定點顯現出牠們的驚嚇與不舒服。這是不是可以證明金魚有不舒服的感覺?

▲鱷魚。(圖/達志/示意圖)

鱷魚那一身厚厚的「盔甲」讓人印象深刻。在想像中,鱷魚的皮膚感覺一定很遲鈍,因為鱷魚在粗糙的河岸及危險重重的河底游走,一身「盔甲」正可用來保護牠的身體。然而鱷魚皮膚的觸覺出乎意料地敏銳,是動物中最敏銳的物種之一。事實上在那身厚「盔甲」之上,布滿了小小的圓形凸起。在這些圓形凸起內有很多觸覺感應器,帶給鱷魚對震動的超級敏銳度,甚至於比人類的指尖還敏銳。

研究指出,鱷魚的觸覺相當傑出,讓牠們可以偵測獵物於水中的移動,也可精確偵測獵物位置,更可以有效地協助處理在口中的獵物。由此可見,鱷魚至少有觸覺的現象意識,或許也能反思牠過去與當下的感覺經驗,不過牠的時間框架應該也相當有限,所以沒有明顯的時間感,不會有意識地回憶過去或想像未來。對過去經驗的記憶通常會牽涉到特定時間在特定地點有過某經驗。

如果某一物種的時間框架很窄,其時間感只能往過去延伸一點點,那麼任何超出時間框架之外的過去經驗,因為缺乏時間向度的標記與排序,涉及特定空間的記憶會亂成一團,根本無法形成情節記憶。

▲動物的時間框架有限,因此情節記憶也不如人類的清晰且有邏輯。(圖/達志/示意圖)

過去有些研究認為只有人類有能力形成情節記憶。我認為情節記憶不是有或無兩種可能而已。比較好的說法是:一個物種的情節記憶與其時間框架之寬廣度成正比。人類的時間框架是所有物種最寬廣的,因此情節記憶可以貫串數十年;其他靈長類的時間框架次之,哺乳類再次之。家裡飼養的寵物貓與狗,也有一定的情節記憶。貓狗的時間框架畢竟有限,牠們的情節記憶就不如人類的清晰且有邏輯。我們會編纂自己的故事,活在長長的記憶中,活在個人歷史中,也能外推過去的記憶到對未來的想像與期待。

因為我們的時間框架很長,我們從來沒活在當下,也從來沒有真正感受當下的無憂無慮。我們的現在永遠被過去的記憶和對未來的想像所「汙染」。演化上愈低階的動物時間框架愈短,愈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世界是具象且充滿感覺知覺的世界。貓狗的世界相對於人類而言,可說是活在當下。牠們比我們短少的不是感覺或情感,而是那長長的記憶和招致挫折與痛苦的未來「展望」,比我們快樂多了,不過這是構成自我意識的基礎,也是文明可能的原因。

▲《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時報出版。

作者介紹:洪裕宏

現職│國立陽明大學 心智哲學研究所 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 哲學與認知科學博士
經歷│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副研究員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所) 教授兼創系系主任(所長)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教授
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教授兼創所所長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創院代院長

*哲學專長領域為意識研究、心靈哲學、聯結論、神經網路、認知科學、邏輯與計算理論。
*致力於推行臺灣哲學學術研究國際化,為臺灣建設許多哲學學術研究軟硬體基礎設施。
*1992~2010年間共主辦十八場專業哲學與大眾哲學學術研討會;2008年爭取到國際最頂尖的意識科學研究學會年會主辦權,開啟建立亞洲意識哲學與科學研究社群的第一步;2009年協辦朝向意識科學年會;2010年擔任甫成立的亞洲意識學會理事會成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