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台灣人將被迫吃素?

▲你知道嗎?常吃肉會造成全球糧食不足的危機,屆時不是你要不要吃素,而是非吃不可。(Photo by Marina Ben Zvi/Flickr)

文/林忠正

據估計,到了2050年,地球人口將達80億,糧食需求也將翻一倍。也就是說,從現在起到2050年,人口僅成長1/3,糧食需求卻成長了100%。為什麼呢?因為所得提高後,人們對肉品的需求增加,而肉品大多是靠餵養牲畜而來,牲畜,則要吃糧食才能長肉。

然而,肉類的飼養效率差距極大。例如每100大卡熱量的糧食,可以產生40大卡的牛奶、22大卡的雞蛋、12大卡的雞肉、10大卡的豬肉,或只有3大卡的牛肉。如果大家都學美國人大量消費牛肉,那將全球山林都開闢成農地生產糧食,也不夠用!

因此,食品的組合會造成全球糧食夠不夠吃的問題。在各種肉類裡,直接在海洋中圈網養殖的魚類產出效率最高,每100大卡的熱量投入,可養出80到90大卡的魚肉。只是投資較大,且需避免汙染海洋,還得避免風浪帶來的災害,例如颱風號、海嘯等。

很多人已經開始擔心。因為以目前的人口成長和糧食需求趨勢來看,地球不但承受不起加倍的農業開發活動,全球各地糧食的價格也勢必長期走揚,而且各類肉品的價格也會跟著長期上升。台灣糧食的自足率只有5到6成,如果未來糧食和肉品價格長期走高,對中、下階層的家庭將是一大負擔。但若台灣能適時走向農業的高科技化,不僅可降低高糧價的衝擊,也能改善台灣農業汙染所帶來的健康和環境問題。

其實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農業對環境和生態的汙染,一直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一般人還以為農業是保護生態的重要活動,事實上農業活動所帶來的溫室效應,遠比地球上所有車輛、飛機、船隻等運輸工具加總起來的排碳量還多。更別提農業使用的水資源、殺蟲劑和過度施肥的問題,不僅蔬果不安全,連土壤都受到長期的汙染。

此外,不少高山茶、蔬果的耕作方式,不僅是濫墾山林造成水土難以保持,而且農藥和化肥也嚴重汙染水源。平原方面,沿海養殖漁業因過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不僅難以解決,也出現不少離開家郷求生的「環境災民」。而一般農民為了確保蔬果收穫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時可不手軟,有些甚至偷偷使用禁用農藥,甚至還有自己研發的「特殊配方」,無奇不有!這也就是為何台灣很多農民不敢吃自己種來出售的蔬果,會另闢自己食用的種植專區。

▲迷戀高山蔬果、茶業的消費者該要知道,當山坡地被開墾成為菜園、果園、茶園,除了對水土保持構成威脅,農藥、肥料的殘留也將危害環境。(圖/記者周宸亘攝)

在以色列的沙漠屯墾區,農業生產運用小水管網路的點滴耕作法,輸送蔬果成長所需的水和養分,節省水資源的浪費,不但省錢也避免土壤汙染。而在美國,有些企業會利用LED的紅光和藍光從事室內長照,並以多層立體配合生產線的點滴耕作法,耕種葉菜類作物。以最小資源的投入,突破了季節、自然災害和土地的限制,並大幅縮短了蔬菜的成長週期,且確保長年供應無毒蔬菜的穩定數量。

近年,美國企業界更以空中遙測技術,分析境內數百萬筆農地的成分和氣候資料(各時間點的雨量、溫度等),建立農業大資料庫,並配合電腦程式分析,就能找出每塊農地在什麼時候應該種些什麼農作物、施些什麼肥料等最有利資訊。目前,這些企業已成為美國各大公司爭相收購的當紅炸子雞,因為透過這些高科技的運用,農產倍增不但沒有問題,還可大幅降低農業活動對環境的汙染和衝擊。

現今台灣的農業官員和農民,還與過去一、二千年一樣,每天爭吵著如何平穩果菜價格。其實只要各級農業主管機關,利用無人飛機巡視所有農田,時時計算各種農作物的耕種面積以及成長狀況,建立農作物的大數據資料庫,提供農民、果菜商、消費者及政府參考。這樣的資訊,一定能改善當前供需嚴重失調的弊端。

然而,台灣在這些方面的研發趕上了沒?其實我們所謂的高科技,並不一定要用到智慧型自動控制系統或尖端的生化研究。簡單的知識、好的種子、和微生態平衡的農作方法,不必用到農業和大量的化肥,也能耕作出無毒農作物。「用心」和「知識」就是未來台灣農業的正確走向!作為消費者,我們也該儘量少吃肉,救救台灣的環境,並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

好文推薦

林忠正/人民幣能打敗美元嗎?

林忠正/司改爭得是民權,不是司法官特權!

林忠正/美中貿易之戰:To Do or Not To Do?

林忠正/線上修學位:翻轉高等教育困境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曾任立委、金管會委員、民進黨副秘書長、及中研院、台大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