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痛遭誤診痛風 「關節痛、尿酸高」也可能是這種病作祟


▲手痛遭誤診痛風,醫師提醒關節痛也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54歲的公務員一年前開始雙側的手腕持續有腫脹疼痛的情形,至診所就醫經抽血檢查發現尿酸濃度較高,被診斷為痛風,並開始服用降尿酸藥物。雖然血中尿酸濃度降低,但症狀未獲得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衛福部台中醫院免疫風濕科鄭硯寧醫師指出,理學檢查發現該病患除了手腕關節腫痛之外,雙手手指的部分關節也有發炎的情形,且早上剛睡醒時會覺得手指僵硬不靈活,與痛風的典型症狀如「單一關節炎、好發於下肢遠端關節、突然發作和在數天到兩週內緩解」並不相符。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除了發炎指數較高之外,類風濕因子也為陽性,這才確定是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鄭硯寧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持續性的關節發炎疾病,是由於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問題,產生過多的發炎細胞以及發炎性細胞激素,進而破壞身體正常的結構,導致關節疼痛、腫脹、活動不良等臨床症狀,而長時間不活動如清晨剛睡醒時也會有關節僵硬的情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影響四肢關節,特別是手腕、手指。(圖/台中醫院提供)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影響四肢關節,特別是手腕、手部的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但也會侵犯頸椎及顳顎關節等。長期的發炎會使得關節遭到破壞甚至變形,嚴重恐會像殘障。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能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如眼睛、皮膚、肺部、心臟和血管等,並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及惡性腫瘤的風險。

鄭硯寧提醒,「關節痛+尿酸高≠痛風」血中的尿酸值絕對不宜做為診斷的唯一依據。尿酸和痛風雖然有密切的關係,但血中尿酸值高者發生關節炎時不見得就一定是痛風發作。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