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泌尿道異常罹「慢性腎臟病」 3歲、9歲為好發期


▲先天泌尿道異常恐罹「慢性腎臟病」,3歲及9歲為好發期。(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兒童腎臟病聽起來遙不可及,但小兒腎病透析盛行率卻逐年成長,在2010~2014年之間需接受透析治療的兒童從451人增加到527人,加上兒童罹患慢性腎臟病主因與成人大不同,高達51.9%為先天腎臟及泌尿道異常所引起,其中3歲及9歲為兒童慢性腎臟病好發年齡二大高峰。

全國大約有20萬名慢性腎臟病童,但主因與成人大不同,其中高達51.9%是先天性泌尿道異常、48.1%是腎絲球腎炎所引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林清淵教授指出,除了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和腎絲球腎炎,有7%為先天性代謝異常症或遺傳疾病。

根據統計,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佔了超過50%兒童慢性腎臟病童,若以台灣人口數2千3百萬中20%為兒童來推估,全國大約有20萬名慢性腎臟病童。林清淵指出,兒童出生後到3歲左右是身體各器官漸趨成熟運作的時間,因此兒童腎病若因先天性器官結構異常好發年紀多在3歲;若是因後天感染導致腎絲球腎炎則平均好發年齡大多落在9-10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統計,超過50%兒童慢性腎臟病童是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圖/公關提供)

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邱益煊醫師進一步說明,兒童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有分許多類型,最主要仍以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因素佔大宗,最常見的包括有嚴重水腎或阻塞性水腎、單一腎臟或腎未發育完全、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多囊性腎發育不全、遺傳性腎臟疾病家族史等。

且根據研究指出,每800至1000位出生新生兒中,就有1位可能患有自體顯性多囊性腎疾病。所幸目前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可以用超音波篩檢早期發現,腎絲球炎則可透過尿液篩檢。另外,該如何觀察是否有腎病前兆呢?邱益煊建議,可觀察是否有血尿、泡沫小便、多尿、排尿有刺痛、頻尿、排尿不順暢或突然有尿意、尿液中有沙或雜質、尿量減少、腰痛、生長遲緩、面部蒼白或血壓高等。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