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我全切的病友走了」 她罹乳癌慶幸做出「正確決定」

▲台北長庚醫院 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 陳訓徹教授、具專業護理背景病友王小姐的兒子、具專業護理背景病友王小姐。(圖/公關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48歲的王小姐去年自我檢查時在乳房摸到硬塊,就醫確診第二期乳癌。當時的她在「全切」與「部分切除」中猶豫不決,後經醫師解說選擇了後者,重建後的外觀與昔日幾乎一模一樣。王小姐說,她很高興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因為當時勸她全切的病友,在術後2個月就離世,並非死於癌症復發,而是無法克服心理創傷,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儘管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乳癌患者不一定要全部切除乳房,但不少患者仍存有迷思,認為全切才能「一勞永逸」。國健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國內4成零期乳癌患者選擇全切,6成部分保留,其中50歲以下部分保留比率較高,至於晚期患者則以全切居多。以50~69歲的第二期患者為例,全切比率超過7成,遠高於日本及歐美各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11日成立,醫師與患者王小姐合影。(圖/公關提供)

收治王小姐的台灣乳房醫學會前理事長、林口長庚乳房外科教授陳訓徹提到,乳癌最新治療趨勢為「能留就留」,以林口長庚為例,部分切除者的整體復發率甚至低於全切者,2017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CCO)一份顛覆性的報告也顯示,對於某些癌有而言,部分的存活率反而比全部切除來得高。

「決定全切或部分切除,腫瘤大小是關鍵。」陳訓徹提到,只要遇到腫瘤小於3公分、淋巴感染數量不多的患者,他都建議部分切除,並透過術前、術中、術後影像定位,兼顧乳房外觀保留,並在術後透過整形手術,保持適當外觀,讓癌友揮別「假女人」的遺憾。

▲醫師提到,乳癌最新治療趨勢為「能留就留」。(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王小姐今(11)日出席「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成立大會時也感性表示,多虧陳醫師的審慎評估與建議,幫她想到術後可能面對的問題,讓她依然能保有「真女人」,且跟4歲兒子一起洗澡、與丈夫發生親密關係都沒有問題,「如果當初選擇全切,我後半生應該都籠罩在創傷陰影中,無法平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