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物「異常」竟罹癌?防子宮頸癌 疫苗加抹片才夠力


▲除了定期做抹片追蹤,一旦發現內分泌物異常或腹部疼痛,須盡快就醫檢查,以免罹患子宮頸癌錯失治癒機會。(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23歲的小珍,因近期分泌物增多且顏色異常,至婦產科就醫,原以為是單純的感染,沒想到經檢查後竟是罹患子宮頸癌,安安婦幼醫院廖倖玲醫師提醒,子宮頸癌罹癌已逐漸年輕化,且女性一生有高達8成機率會感染HPV病毒。

子宮頸癌是國內婦女的致命殺手,根據衛福部統計,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排名在前七名!隨著性行為發生的年齡下降,感染HPV (人類乳突病毒)的患者比例也越來越年輕化,日前知名美妝部落客大饅也分享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台灣目前共核准3款子宮頸癌疫苗,包括2價、4價及9價類型,但接種人口卻不到百分之十。安安婦幼醫院廖倖玲醫師表示,反覆感染到HPV病毒,就有機會從「病」變成「癌」,一般抹片只能提早發現異常,卻不能做到完整預防,建議年輕女生及早施打。 


▲知名美妝部落客大饅日前分享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的心路歷程,呼籲女性應正視子宮頸癌的潛在危險並積極防範。(圖/取自hpvaway防癌小學堂粉絲團)

廖倖玲醫師也表示,預防子宮頸癌除了定期做子宮頸抹片,追蹤身體狀態之外,因初夜年齡逐年下降,建議女性應在尚未發生性行為前就先施打子宮頸癌疫苗,能產生比較有力的抗體預防,減低感染HPV病毒、甚至是病變罹癌的危險。 

針對人類乳突病毒的預防疫苗,施打後維持的效果,普遍大眾認知模糊,廖倖玲醫師說明,2價疫苗涵蓋HPV16、 HPV18,四價則增加HPV6、 HPV11型別的保護效果,這兩種疫苗經由臨床證實,至少有10年的保護力;至於近兩年新推出的九價疫苗,涵蓋的高度致癌病毒型別更廣,除了上述四款病毒型別以外,更新增5種病毒,其中囊括了台灣人感染最多的HPV52與58型,可有效將防範子宮頸癌病變的機率從7成提升到9成,是普遍醫師認可預防最完善的疫苗。



雖然大部分HPV病毒感染會自動代謝清除,但只要發生過性行為,就有高達99%的機率會感染致癌病毒,轉變成子宮頸癌。通常子宮頸癌的前兆並不明顯,廖倖玲醫師分析臨床案例,提醒女性平常應養成觀察陰道分泌物的習慣,一旦「白帶」分泌量變多,或者顏色帶血、偏黃,產生惡臭異味以及陰道搔癢時,就應該要立刻到婦產科做檢查,不必擔心內診尷尬,千萬不能拖延,以免錯過最佳的黃金治癒期間。

廖倖玲醫師也呼籲女性,因國內青少年性經驗年齡逐年下降,女性應該要學習愛自己且保護自己,謹記預防勝於治療,透過定期做「疫苗接種」與「抹片篩檢」,雙重防治子宮頸癌,才能降低感染率。

針對子宮頸癌疫苗的安全性,廖倖玲醫師最後補充,提醒年輕女性,注射子宮頸癌疫苗與其他疫苗一樣,注射後部位可能引起輕微紅疹,或者暈眩的症狀,但時間短暫、通常隔天就恢復正常,對於身體健康影響不大,女性不該因噎廢食,做好完善的預防,才能避免癌症找上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