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偏心!後母飲料投毒害繼子 送急診竟又「掉包檢體」

▲虐待兒童示意圖。(圖/藝曜行銷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一名6歲男童因昏迷不醒、呼吸困難送醫,確診為農藥中毒,醫事人員請家長將採集的檢體送驗,結果一切正常,男童也在甦醒後出院,但幾小時後,他又因相同症狀送醫,醫師懷疑可能遭虐,留下一份檢體自行送驗,果然在尿液中驗出毒物反應,趕緊通報兒少保護小組,並將男童收治於加護病房,阻止悲劇發生。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黃璟隆表示,收治兒少虐待病例就像「偵探辦案」,需從蛛絲馬跡查出真正原因。這名男童的繼母因不滿家人偏愛前妻之子,在飲料中偷下毒,並在送驗中將檢體調包。後來男童被送進加護病房時,其父還一度對醫事人員咆哮、砸電腦,直到警衛解釋,才平息怒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璟隆說,兒少虐待的形式包括疏忽、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精神虐待等,受虐兒可歸納出某些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親子關係不佳、婚姻關係混亂、失業、酒癮、藥癮或者擁有「不打不成器」的想法,造成長期施虐、甚至棄養。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圖/記者嚴云岑攝)

林口長庚一年約接獲500名兒虐通報案例,其中只有20%成立,慢性與急性佔比分別為9比1。黃璟隆說,臨床觀察發現,許多孩子到醫院雖然說不出話,但眼神會傳達害怕、恐懼的感受。加上絕大多數送受虐兒到醫院的人,往往就是加害者與目擊者,因此,第一線接觸受虐兒的醫事人員,只能從傷口與症狀找出施虐原因,幫助他們脫離險境。

兒少保護小組是由各科醫師、護理師、個管師、社工人員、營養師共同組成,為了提升醫事人員專業知識,衛福部與兒童醫學會共同編製工作手冊、建置兒少醫療保護網,讓從業人員有所依循。台灣兒科醫學會也舉辦全國巡迴專業人員教育訓練,至今已受訓上萬名醫事人員,共同許諾孩童健康成長。

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也表示,2015年共接獲5萬3860件兒虐通報案。通報案件的增加,除了受虐兒增加外,與全民通報意識提高也有關係。衛福部自2014年成立兒少保護組以來,已從原本試辦的6家醫院,擴展到一縣市一家兒保小組的的目標,希望藉有醫院、警政、社政的結合,幫助受虐兒儘早度過難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