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的雙酚A比鋼瓶增加69%! 塑膠容器裝「冷飲」也NG

▲溶出的雙酚A比鋼瓶增加69%!塑膠容器裝「冷飲」也NG。(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塑膠容器不能裝熱湯,那裝冷飲就可以放心喝嗎?董氏基金會引述美國哈佛公衛學院研究,使用塑膠容器喝冷飲一週,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比使用不鏽鋼水瓶時增加了69%,顯示塑膠容器即使裝低溫食物也有風險。由於雙酚A化學結構類似雌激素,長期接觸可能會影響生殖能力與成長發育,造成肥胖、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因此建議,容器與餐具還是使用不鏽鋼、玻璃等相對安全的材質,外食或外帶也儘量自備容器,才能吃得環保又安心。

在哈佛大學發表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的研究中,先讓77位大學生第一週使用不鏽鋼瓶喝冷飲,第二週則換成PC塑膠瓶;結果發現,改用PC塑膠瓶一週後,受試者尿液中的雙酚A(BPA)濃度比使用不鏽鋼水瓶時的濃度平均增加了69%。許惠玉指出,雙酚A為環境賀爾蒙的一種,化學結構類似雌性激素,在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estrogen)的功能,長期過量接觸可能影響生殖能力與成長發育,及造成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容器與餐具還是使用鋼具、玻璃相對安全。(圖/示意圖/翻攝Youtube)

研究團隊後續在2015年再進行行為介入實驗,對象為前次受試者中的30名女童,要求其盡量避免接觸塑膠相關製品,包括飲食少用塑膠碗盤、塑膠杯、塑膠袋、保鮮膜、微波食物等塑膠容器,少碰巧拼、化妝品及餐前洗手等;結果發現,有完整做到各項行為要求的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含量皆有顯著下降;再進一步分析各項行為改變的影響,只要愈少喝塑膠杯飲料、愈常洗手,尿液中塑化劑濃度會明顯下降。

董氏基金會另引述2013年成功大學研究,發表於《人類生殖》期刊,對象為71名確診有性早熟現象的女童及29名一般女童,檢驗其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結果發現,性早熟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量是一般女童的1.2倍至2.4倍。

為使民眾更易辨識,衛生福利部已分階段要求塑膠食器須標示材質、耐熱溫度及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預計今年六月起即可全面實施。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提醒,塑膠容器宜清楚標示,消費者要合理使用,且並不是要熱到變形才會釋放化學物質;不論食物冷熱,容器和餐具最好還是使用不鏽鋼、玻璃等相對安全的材質,外食或外帶時也最好自備容器及購物袋,既環保又食得安心。另外,因為生活中塑膠製品氾濫,實在很難避免,用餐前一定要切記確實洗手,洗去一些可能接觸過的環境賀爾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